圣一法师-B27 证道歌 1990_版本二 粤语(SY)B27

日期:一九九零年七月
地点:宝林禅寺
由“圣一老和尚法宝研究学会”整理提供

《永嘉证道歌》,唐代高僧永嘉玄觉(665–713)作。这是大师开悟后心得精华的文字记录。翰林学士杨亿记述了永嘉禅师拜见六祖惠能时的一段精彩对话。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证道歌》原文
唐慎水沙门玄觉撰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 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 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 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 寂灭性中莫问觅,
昔来尘镜未曾磨, 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 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 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 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 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僧, 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 寻枝摘叶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 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 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眼,得五力, 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 水中捉月怎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 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 貌悴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 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 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 利物应机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 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 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 谁能向外夸精进?!
从他谤,任他非, 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 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 此即成吾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冤亲, 何表无生慈忍力?!
宗亦通,说亦通, 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 恒沙诸佛体皆同。
狮子吼,无畏说, 百兽闻之皆胆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 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 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 了知生死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 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锋刀常坦坦, 假饶毒药也闲闲,
我师得见燃灯佛, 多劫曾为忍辱仙。
几回生,几回死, 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 于诸荣辱何忧喜?!
入深山,住兰若, 岑崟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 閴寂安居实潇洒。
觉即了,不施功, 一切有为法不同,
着相布施生天福, 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 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 一超直入如来地。
但得本,莫愁末, 如净瑠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 自利利他终不竭。
江月照,松风吹, 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性戒珠心地印, 雾露云霞体上衣。
降龙钵,解虎锡, 两钴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 如来宝杖亲踪迹。
不求真,不断妄, 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 即是如来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 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 一颗圆光非内外。
豁达空,拨因果, 莽莽荡荡招殃祸,
弃有着空病亦然, 还如避溺而投火。
舍妄心,取真理, 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 深成认贼将为子。
损法财,灭功德, 莫不由此心意识,
是以禅门了却心, 顿入无生知见力。
大丈夫,秉慧剑, 般若锋兮金刚焰,
非但空摧外道心, 早曾落却天魔胆。
震法雷,击法鼓, 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 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 纯出醍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 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 我性同共如来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 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 刹那灭却三祇劫,
一切数句非数句, 与吾灵觉何交涉?
不可毁,不可赞, 体若虚空无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 觅即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舍不得, 不可得中祗么得。
默时说,说时默, 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 报道摩诃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识, 顺行逆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 不是等闲相诳惑。
建法幢,立宗旨, 明明佛勅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 二十八代西天记。
法东流,入此土, 菩提达摩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 后人得道何穷数!
真不立,妄本空, 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着, 一性如来体自同。
心是根,法是尘, 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 心法双忘性即真。
嗟末法,恶时世, 众生福薄难调制,
去圣远兮邪见深, 魔强法弱多怨害,
闻说如来顿教门, 恨不灭除令瓦碎。
作在心,殃在身, 不须冤诉更忧人,
欲得不招无间业, 莫谤如来正法轮!
旃檀林,无杂树, 郁密森沈狮子住,
境静林间独自游, 飞禽走兽皆远去。
狮子儿,众随后, 三岁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犴逐法王, 百年妖怪虚开口。
圆顿教,勿人情, 有疑不决直须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 修行恐落断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 差之毫厘失千里,
是则龙女顿成佛, 非则善星生陷坠,
吾早年来积学问, 亦曾讨疏寻经论,
分别名相不知休, 入海算沙徒自困,
却被如来苦诃责, 数他珍宝有何益?
从来蹭蹬觉虚行, 多年枉作风尘客。
种性邪,错知解, 不达如来圆顿制,
二乘精进没道心, 外道聪明无智慧。
亦愚痴,亦小呆, 空拳指上生实解,
执指为月枉施功, 根境法中虚揑怪,
不见一法即如来, 方得名为观自在,
了即业障本来空, 未了应须还夙债,
饥逢王膳不能餐, 病遇医王争得瘥?!
在欲行禅知见力, 火中生莲终不坏,
勇施犯重悟无生, 早时成佛于今在。
狮子吼,无畏说, 深嗟懵懂顽皮靼,
只知犯重障菩提, 不见如来开秘诀。
有二比丘犯淫杀, 波离萤光增罪结,
维摩大士顿除疑, 犹如赫日销霜雪。
不思议,解脱力, 妙用恒沙也无极,
四事供养敢辞劳, 万两黄金亦消得,
粉身碎骨未足酬, 一句了然超百亿。
法中王,最高胜, 恒沙如来同共证,
我今解此如意珠, 信受之者皆相应。
了了见,无一物, 亦无人,亦无佛,
大千沙界海中沤, 一切圣贤如电拂,
假使铁轮顶上旋, 定慧圆明终不失。
日可冷,月可热, 众魔不能坏真说,
象驾峥嵘慢进途, 谁见螳螂能拒辙?
大象不游于兔径, 大悟不拘于小节,
莫将管见谤苍苍, 未了吾今为君诀!

圣一法师-B26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粤语(SY)B26

圣一法师主讲
时间:一九九二年
由“圣一老和尚法宝研究学会”整理提供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药师经》,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为中文。和《地藏经》一样,《药师经》是赞叹药师佛行愿的佛经,是大乘经典之一。
药师经十二大愿
药师如来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为救度众生而发十二大愿(或称十二上愿)如下:
1.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令一 切有情,如我无异。

2.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3.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4.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5.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6.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躃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7.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8.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9.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10.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系闭牢狱。工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前逼。身心受苦。若闻声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11.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 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天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昧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12.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实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药师经功德利益

一:药师法门以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念药师咒,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为根本,法门殊胜。修药师法门的人切记多多帮助病苦的人,多多施药关心病人,如经所说而行。如法修持,获福无边。
二:药师法门是现生就能得福慧的法门。药师佛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我们发挥财富,所求皆得。
三:药师法门是最适合相貌不好的人修。有人体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 苦。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来生就会长得非常美丽。
四:药师法门是最适合贫穷的人修。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很快就能得到财富。
五:药师法门是最适合病苦的人修。众人有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字,一经其耳,众病悉得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六:药师法门是最适合诸事不顺的人修。众生心中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
七:药师法门是最适合一心求生极乐世界,而没有把握的人修。有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修学药师法门,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易得弥陀本愿海,唯修药师本愿海。
八:药师法门是最适合持戒不严的人修。有人学习如来正法。而破戒律。有虽不破戒律而破轨则。有于戒律轨则虽得不坏,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由于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
九:药师法门是最适合灾难重重的人修。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外国侵逼难,国家政变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如果能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众难解脱。
十:修药师法门,不会九横死,不会中邪,因为有药叉菩萨保护。
十一:若是女人讨厌女人身,听到世尊药师如来名号,至心称念,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十二: 修药师法门,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速成佛道。

圣一法师-B25 维摩诘所说经 90年 粤语(SY)B25

日期:一九九零年七月
地点:宝林禅寺
由“圣一老和尚法宝研究学会”整理提供

维摩诘所说经经文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维摩诘所说经》,简称《维摩诘经》、《维摩经》,或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净名经》,是大乘佛教的佛经。该经共三卷十四品,以维摩诘居士命名。最通行的版本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它以辩论的方式来详细说明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在教义上的分别,集中讨论不二论。维摩诘居士是从东方妙喜国来的。

经中的主角人物是以居士身份出身的维摩诘菩萨。维摩诘家财万贯,平常救助贫民、布施僧侣,乐善好施;而且不执着于外相,为了度化众生,维摩诘居士可以向天神天魔说法,也可以向王公贵族说法,甚至在妓院、赌场向贪欢求乐的乡民说法。经文主要讲述了发生在毗耶离的一次法会,叙述维摩诘菩萨与诸位菩萨和声闻罗汉满智慧和譬喻的问答。这是《不可思议品》。讲到不可思议处,维摩居士家中有天女现身,散下天花供养大家。舍利弗便问天女来到维摩居士的家中有多久了,天女却告诉他无始无终的道理。舍利弗告诉天女这么强大,为什么不变成男人?天女说舍利弗怎么还有男女相之别。天女当场把舍利弗变成了女人,自己变成了舍利弗。

圣一法师-B24 温哥华福慧寺1994_版本三 粤语(SY)B24

日期:1994年4月09日至11日
地点:温哥华福慧寺
圣一法师佛法开示
由“圣一老和尚法宝研究学会”整理提供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圣一法师-B23 楞严经纲要 粤语(SY)B23

圣一法师开示于1997年

由“圣一老和尚法宝研究学会”整理提供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圣一法师-B22 楞严经之二十五圆通章 粤语(SY)B22

由“圣一老和尚法宝研究学会”整理提供
日期:1994年12月23日至29日
地点:香港佛教文化中心三楼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圣一法师-B21 楞严经 85年版本三 粤语 (SY)B21

由“圣一老和尚法宝研究学会”整理提供
较清版本
日期:1985年 64天

大佛顶首楞严经经文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大佛顶首楞严经》、《大佛顶经》、《首楞严经》。据传说,由般剌密谛在唐朝时传至中国,经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译成汉文。印顺法师认为它与《圆觉经》、《大乘起信论》属于晚期如来藏真常唯心系的作品。
    在明朝与清朝后,《楞严经》长期被汉传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曾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1]”的诗句。《楞严经》梵文原本未传世,从面世开始,因未被列入正式译经目录,对于它的真伪,就有了经久不息的争议,多数汉传佛教信徒皆认同它是佛陀所说,而部份佛教学者认为它是在唐代的中国所写作,再伪托为印度传入的作品。

    圣一法师-B20 楞严经 85年 版本一 粤语 (SY)B20

    由“圣一老和尚法宝研究学会”整理提供

    日期:1985年 64天

    大佛顶首楞严经经文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大佛顶首楞严经》、《大佛顶经》、《首楞严经》。据传说,由般剌密谛在唐朝时传至中国,经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译成汉文。印顺法师认为它与《圆觉经》、《大乘起信论》属于晚期如来藏真常唯心系的作品。
    在明朝与清朝后,《楞严经》长期被汉传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曾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1]”的诗句。《楞严经》梵文原本未传世,从面世开始,因未被列入正式译经目录,对于它的真伪,就有了经久不息的争议,多数汉传佛教信徒皆认同它是佛陀所说,而部份佛教学者认为它是在唐代的中国所写作,再伪托为印度传入的作品。

    圣一法师-B19 圆觉经 版本二 粤语 (SY)B19

    由“圣一老和尚法宝研究学会”整理提供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经文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圆觉经内容概述

    全经一般分作序、正、流通三分。共有十二章,主要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回答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和贤善首菩萨就有关修行菩萨道所提出的问题,以长行和偈颂形式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方法。此经在《开元释教录》中被列于大乘“修多罗藏”,后收入华严部。
    圆觉经历史源流

    在智升《续古今译经图记》中,首次记录此书为佛陀多罗 (Buddhatrāta)所译,但译出时间不详,佛陀多罗的生平也没被记录下来。圭峰宗密在《圆觉经大疏》中记录了一个说法,此经于长寿二年(693年)译出,但也无法提供更精确的资料,此外,宗密曾见到一古本,据传贞观21年(647年)于潭州宝云寺译出,但无法确定真假。
    此经是唐、宋以来天台宗、贤首宗、禅宗等盛行讲习的经典。最早提倡此经的是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他为此经作了七部注解,著名的有《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圆觉经略疏》、《圆觉经略疏钞》。

    圣一法师-B18 普贤十大行愿_1994_版本二 粤语(SY)B18

    日期:一九九四年
    地点:加拿大多伦多

    由“圣一老和尚法宝研究学会”整理提供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唐 罽賓國 三藏 般若 奉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乃至迴向?」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如對目前,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虛空界盡,我禮乃盡,而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
    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稱讚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遶,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讚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讚歎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
    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遶,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諭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修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懺除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恒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捨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
    我皆隨喜。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請轉法輪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遶,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慇懃勸請轉妙法輪。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於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為欲利樂一切眾生。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毘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折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餘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或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道場,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處於如是種種眾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如今世尊毘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中,我皆隨學。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恒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眾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銷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槃荼、若毘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噉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讚,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師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遶。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餘無知者。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此義,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
    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於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  讚佛甚深功德海。
    以諸最勝妙華鬘,  妓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恚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十方一切諸眾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於無上妙法輪。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
    所有禮讚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我隨一切如來學,  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  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  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三世學,  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剎,  廣大清淨妙莊嚴,
    眾會圍遶諸如來,  悉在菩提樹王下。
    十方所有諸眾生,  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  滅除煩惱盡無餘。
    我為菩提修行時,  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  無垢無破無穿漏。
    天龍夜叉鳩槃荼,  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眾生語,  悉以諸音而說法。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恒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於諸惑業及魔境,  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華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惡道苦,  等與一切群生樂,
    如是經於剎塵劫,  十方利益恒無盡。
    我常隨順諸眾生,  盡於未來一切劫,
    恒修普賢廣大行,  圓滿無上大菩提。
    所有與我同行者,  於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  一切行願同修學。
    所有益我善知識,  為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  於我常生歡喜心。
    願常面見諸如來,  及諸佛子眾圍遶,
    於彼皆興廣大供,  盡未來劫無疲厭。
    願持諸佛微妙法,  光顯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淨普賢道,  盡未來劫常修習。
    我於一切諸有中,  所修福智恒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脫,  獲諸無盡功德藏。
    一塵中有塵數剎,  一一剎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眾會中,  我見恒演菩提行。
    普盡十方諸剎海,  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  我遍修行經劫海。
    一切如來語清淨,  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意樂音,  一一流佛辯才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  於彼無盡語言海,
    恒轉理趣妙法輪,  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於未來,  盡一切劫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  為一念際我皆入。
    我於一念見三世,  所有一切人師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  如幻解脫及威力。
    於一毛端極微中,  出現三世莊嚴剎,
    十方塵剎諸毛端,  我皆深入而嚴淨。
    所有未來照世燈,  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  我皆往詣而親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  普門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  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淨莊嚴勝福力,  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諸威力,  普能積集菩提力,
    清淨一切善業力,  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伏一切諸魔力,  圓滿普賢諸行力。
    普能嚴淨諸剎海,  解脫一切眾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  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  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  修行無倦經劫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  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  以普賢行悟菩提。
    一切如來有長子,  彼名號曰普賢尊,
    我今迴向諸善根,  願諸智行悉同彼。
    願身口意恒清淨,  諸行剎土亦復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  願我與彼皆同等。
    我為遍淨普賢行,  文殊師利諸大願,
    滿彼事業盡無餘,  未來際劫恒無倦。
    我所修行無有量,  獲得無量諸功德,
    安住無量諸行中,  了達一切神通力。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  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咸清淨,  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  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  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眾生界。
    乃至虛空世界盡,  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  我願究竟恒無盡。
    十方所有無邊剎,  莊嚴眾寶供如來,
    最勝安樂施天人,  經一切剎微塵劫。
    若人於此勝願王,  一經於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  獲勝功德過於彼。
    即常遠離惡知識,  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  具此普賢最勝願。
    此人善得勝壽命,  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  如彼普賢菩薩行。
    往昔由無智慧力,  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  一念速疾皆銷滅。
    族姓種類及容色,  相好智慧咸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  堪為三界所應供。
    速詣菩提大樹王,  坐已降伏諸魔眾,
    成等正覺轉法輪,  普利一切諸含識。
    若人於此普賢願,  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  決定獲勝菩提道。
    若人誦此普賢願,  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  成就眾生清淨願。
    我此普賢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沈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於如來前,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善財童子踊躍無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如來讚言:「善哉!善哉!」

    爾時,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訶薩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文殊師利菩薩而為上首;諸大菩薩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彌勒菩薩而為上首;賢劫一切諸大菩薩,無垢普賢菩薩而為上首;一生補處住灌頂位諸大菩薩,及餘十方種種世界普來集會一切剎海極微塵數諸菩薩摩訶薩眾,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等而為上首;諸大聲聞并諸人天一切世主、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