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十善业道经 粤语 (JK)19-014

十善業道經大意
佛說十善業道經
[2000.4.21 启讲于 新加坡学会斋堂 / 编号: 19-014_CT]

经题:《佛说十善业道经》。“佛说十善业道”是别题,“经”是通题。在七立选题中,“佛”是人,“说十善业道”是法。净宗法门是一切诸佛说法终极的目标,“十善业道”是一切诸佛说法,帮助众生在一生成就最重要的手段。由此可知,这部经的重要性。
“佛说”:不仅是释迦牟尼佛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说。
“十”:不是数字,是将大圆满的善法归纳为十个纲领。
“善”:善恶有一个不变的原则,利益众生的事是善,利益自己的事是恶。所以佛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你的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观察善法”,你的行为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恶去得干净,善才修得圆满。
“业”: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切活动正在进行时是“事”,事后的结果是“业”。所以,做好事叫善业,不好的事叫恶业。
“道”,是双关语,从理上讲是宇宙人生的大道;从事上讲是十法界、一真法界。依十善所修的标准,上上品的十善,一真法界里作佛;上中品的十善,十法界里作菩萨;降到下下品的十善是饿鬼道。地狱道没有善。
“经”,一般常用:贯、摄、常、法。“贯”:文章有条理,能贯穿全文。“摄”:能摄受人心。“常”:所讲的道理与方法都是正确、有利的。“法”:无论何时、何处,任何一个众生依照这个法则修行,决定能成就。
《佛说十善业道经》里所讲十种善法的业道,每一条理事深广无际,从初发心至如来地都学不完,千万不可把它看轻了,以为这是老生常谈,而对自己修行造成重大的障碍;要知道十善业道修圆满,就是无上菩提,就是圆满的佛果。在这个基础上用功,决定成就。
(节录自【19-14-008】、【19-14-009】)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净空法师-三皈传授 粤语 (JK)16-013

参考网站

[1996.1.11 启讲于 澳洲黄金海岸市 / 编号: 16-013_CT]

佛法的修学入门就是三皈的传授。三皈是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总方向。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就是要从三皈做起。这三条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这是我们这一生修学生活的总方向、总目标。第一、皈依佛,第二、皈依法,第三、皈依僧。在古代用这种说法,大家不会发生误会。可是佛法的流传,要依照中国历史所记载,佛灭度到现在已经三千多年,三千多年代代相传,免不了有一些不正确的知见掺杂在其中,我们中国人常讲“以讹传讹”。
因此当我们读《六祖坛经》的时候,我们知道《坛经》是唐朝时候的作品,距离现在至少有一千三百年。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跟我们讲三皈依已经不用佛、法、僧这个名词。他跟我们讲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而不是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什么六祖不用佛、法、僧?我们想这大概是在唐朝那个时候,皈依三宝的观念一定有很多人误会。如果没有人误会,何必要这么说?必然是有很多人错会。一千三百年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有人产生了误会、错解,何况又经过一千三百年以后,今天我们讲三皈依,人家要不错会才怪。所以《坛经》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
六祖为我们解释佛、法、僧三宝,“佛者觉也”,“佛”是觉悟的意思;“法者正也”,“法”是正知正见;“僧者净也”,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教给我们“皈”,回归。“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什么叫“皈依佛”?刚才讲了,“佛”是觉悟的意思,觉的反面是迷,我们想想我们自己、对眼前的生活环境,确实是迷而不觉。佛教给我们从迷惑颠倒回头依觉悟,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由此可知,佛法里讲“三宝”有很多种说法,这个说法叫“皈依自性三宝”。不是你自性外面,自性外面的都靠不住,这是诸位必须要记住。
(节录自16-013-0001 三皈传授)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净空法师-楞严经清净明诲章 粤语 (JK)07-004

大佛頂首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講記
大佛頂首楞嚴經
[1993.2.11-15 启讲于 台湾高雄元亨寺 / 编号: 07-004_CT]

通常说到戒律,总是把“不杀生”摆在第一条。楞严会上,佛为我们宣说四重戒,是把“淫戒”摆在第一。
为什么排列顺序跟通常戒律不一样?诸佛菩萨接引一切众生,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不杀是真实的慈悲,所以将不杀生摆在第一条。
本经的情形不一样,这部经是对真正发愿,真正下定决心,这一生要永脱轮回,圆成佛道的人,所以佛讲的句句是真实话,一句委曲婉转都没有。因此,戒行、清净心要求的特别严格,好处是我们自己得,与佛不相干。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净空法师-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昙注节要-往生论讲记 粤语 (JK)06-002

往生論節要 参考网站2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曇註節要卷上

1、龍樹菩薩云。菩薩求阿毗跋致。有二種道。(1)難行道。謂於五濁之世。於無佛時。求阿毗跋致為難。(2)易行道。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2、此無量壽經優婆提舍。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

3、婆藪槃頭菩薩。服膺如來大悲之教。傍經作願生偈。復造長行重釋。偈以頌經。論以釋偈。偈分五念門。

(1)禮拜。(2)讚歎。(3)作願。(4)觀察。(5)迴向。

…….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净空法师-净业三福 粤语 (JK)03-011

[2000.9.9-10 啟講於 馬來西亞檳城極樂寺 / 編號: 03-011_CT]

我們知道,成佛,一切經論上都說,佛是「二足尊」,足是滿足的意思,就是圓滿的意思,佛的智慧圓滿,佛的福報圓滿。西方是佛國,一真法界是諸佛國土,我們要是沒有智慧、沒有福報,是沒有辦法進入他們的淨土,不能夠到達他們的生活修學環境。所以,首先教我們修福。佛家講「福慧雙修」,福在前面,慧還在後,先修福再修慧,這個很有道理。諺語常講「福至心靈」,一個人修福,福報現前,這個人突然聰明了,有智慧了。由此可知,福報跟智慧有密切的關聯。世尊在此地教我們先修福,「修三福」。

節錄自03-011-0001 淨業三福

净业三福,佛学术语,净宗修学以净业三福为基础。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何落实?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做一个孝顺的儿女,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真正将这两句话落实在生活当中。「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则落实在《十善业道经》,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同学至少要学习《五戒相经笺要》和三皈传授。三皈传授有录相带,也有文字教材。出家的同学一定要学《沙弥律仪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具足众戒」,就是十条戒圆圆满满。「不犯威仪」,是二十四门威仪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宝藏。这一条就是《地藏经》的宗旨,我们要从学习《地藏经》来开发心地宝藏。这是前两年的基础课程。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净空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粤语 (JK)03-005

参考网站 参考网站

[1992.12 啟講於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編號: 03-005_CT]

《無量壽經》是淨宗的第一經,是淨宗的根本經,也可以說它是淨土宗的概論,用現代的話來說它是概論,對於西方極樂世界面面都說到、都介紹到。小本《阿彌陀經》它的宗旨是勸我們修學這個法門,所以無論蓮池、蕅益大師在全經大科都判作信、願、行這三個大段落,勸信、勸願、勸我們修行。而《觀無量壽經》也是淨宗重要經典之一,我們稱為淨土三經。這《觀無量壽經》就是第三經,這一部經的內容是給我們說明修淨土的理論,說得很詳細、很明白。修學的方法,我們同修們大多數採用的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出處在哪裡?就在本經。所以本經一開端是教給我們觀想念佛,當中又教給我們觀像念佛,最後給我們講的持名念佛。所以持名念佛這個方法也是出在這部經上。除此之外,它對於西方世界九品因果說得很詳細,補充大經三輩往生之不足。由此可知,這部經在淨宗也是非常重要的。

節錄自03-05-01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 粤语 (JK)02-038

无量寿经菁华参考1 无量寿经菁华参考2

[2009.12.19 啟講於 華嚴講堂 / 編號: 02-038_CT]

我們今天選講的《無量壽經》,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本子,可說是世尊傳法菁華之所在。在全經裡面選擇六十條,將《無量壽經》全經重要的開示,我們必須要學習的、必須要記住的,這些經文節錄在一起。這個不是專對修學淨宗同學說的,可以說對所有學佛的同修,都應該記住世尊這些教誨,無論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實在講都是我們修學的基礎,必須要明瞭的。我們所依據的是現實社會所需要的,這就更契機了。

(恭錄自2009/12/19《無量壽經菁華》【02-038-0001】)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净空法师-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粤语 (JK)02-027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参考网站

[1994.11 啟講於 新加坡 / 編號: 02-027_CT]

本經的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個題我們可以分為八個段(小段)來介紹。題是全經的綱領,對於經題明白了,全經的大義也就了解一個大概。經,我們知道都是佛說的。為什麼有些經上有「佛說」這兩個字,有些經上沒有?譬如說諸位很熟悉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前面沒有佛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前面也沒有佛說;《妙法蓮華經》前頭還是沒有佛說;我們這個經上有佛說,小本《彌陀經》上也有佛說。這在古人翻經,定這個題目有一個規矩。凡是這個經文正宗分裡面第一句話是佛自己說的,通常這一類的經典冠上佛說;如果正宗分是佛弟子發問的,佛然後再解釋,那第一句話不是佛說的,就不用「佛說」這兩個字。這是譯經法師給經典立題的一個規矩。

此地這一尊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經上冠上「佛說」,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可是這一部經特別,淨土三經特別;《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淨土三經上面都有佛說。而這尊佛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可以說他涵蓋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什麼?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的,沒有一尊佛不講淨土三經的。其他經不一定講,要看機,契機;不契機,佛就不說了。這三經,所謂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所以一切諸佛都講,因此這個經題上冠上「佛說」,唯獨這三經特別。這個佛包括一切諸佛,這是我們一定要把它認識清楚的。你才曉得它跟其他的經典不相同、不一樣。

「說」這個字,古時候是喜悅的意思,歡喜才說。人與人見面,很歡喜,那話就多了;要是不高興,一句話也沒有,喜歡才說!古德解釋這個字是「悅所懷也」,佛心裡面常常想著、常常念著,這一下遇到有機會了,很歡喜的為我們說出。佛的心事是什麼?凡夫都有心事,佛也有心事,佛的心事跟我們凡夫不一樣。佛的心事就是度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了生死出三界,幫助眾生快快成佛,這就是諸佛如來的心事。除此之外,佛沒心事。今天看到大眾根機成熟了,你想想看這多歡喜,無比的歡喜;不是普通的機緣,成佛的機緣成熟了,也就是說可以把成佛的這個方法,這個經典傳授給你。你得到了,你這一生就作佛了,這不可思議!

(節錄自02-27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1994.11 )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净空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粤语 (JK)01-01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原文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原文2

[1993.6 啟講於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DEANZA -COLLEGE / 編號: 01-011_CT]

在過去《無量壽經》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普遍的流通,修學淨宗所依據的就是《阿彌陀經》,尤其是《阿彌陀經》的要解與疏鈔,可以說是近來一千年當中,淨宗修學成就的,幾乎都是靠這兩種註解。尤其是蕅益大師的《要解》,過去印光老法師曾經說過:「即使是阿彌陀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要給《彌陀經》做一個註解,也不能超出其上。」這是印光法師把這個註解讚歎到了頂點;甚至於肯定這個註解就是阿彌陀佛自己的意思,完全沒有錯誤。

我們知道印光大師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這是我們現代人都知道印光大師的身分。蕅益大師的身分沒有洩露出來,當然一定也是再來人,絕對不是凡夫一生當中能夠有這樣的成就。蕅益大師究竟是什麼人?如果按照大勢至菩薩化身的印光大師來說,蕅益大師要不是阿彌陀佛再來,也必定是觀世音菩薩之流,否則的話,擔不起大勢至菩薩如此的讚歎!這個註解對我們來說,就非常非常的重要。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 粤语 (JK)14-012

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原文1  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原文2

[1998.5.28 启讲于 新加坡学会 / 编号: 14-012_CT]

《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是前清灵乘法师写的,他是康熙年间人。我们读他的注解,要细心去体会,要用现代的言语来表达,用现代人的观念来说明,大家就容易接受。

第一个部分:《纶贯》,在未讲经文之前,先将全经大意做一个概略的介绍。《纶贯》包括了五重玄义。
第二个部分:教导我们如何观法,也就是教导我们学习这一部经,如何把观念转过来。
第三个部分:介绍全经大意,此部分非常重要。在玄义部分,完全依照天台的方式,解释经题。辨体,体是理论的依据,佛根据什么来讲此经。我们明白之后,对这一部经、对佛的说法才能产生坚定的信心。所以,此部分是明宗,换言之,就是如何将这些道理、理论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第四个部分:论用,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得到什么功德利益。
第五个部分:教相,是世尊教学的方式与仪规。

在线收听: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