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济法师讲述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修行的方法是不一样,修行的结果也不一样。大乘佛法在中国兴起及发扬光大,修行大乘佛法应该要先了解大乘佛学的概论和修行的方向。有了明确的方向,才不会走弯路,也不会修错法。
在线收听下载:宽济法师-27大乘佛学概论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Kind Affinity 提供粤语有声佛法学习资料
宽济法师讲述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修行的方法是不一样,修行的结果也不一样。大乘佛法在中国兴起及发扬光大,修行大乘佛法应该要先了解大乘佛学的概论和修行的方向。有了明确的方向,才不会走弯路,也不会修错法。
在线收听下载:宽济法师-27大乘佛学概论
目录内提供网盘下载链接
回目录
讲义:
1. 中国佛教史的时代划分
2. 简介
3. 印度佛教史
印度为佛教的起源地,宽济法师先解说中国的佛教历史,然后再讲述印度佛教的历史。认识的佛教的历史,才会明白到由释迦牟尼佛讲道到现在的佛法演变过程。
kj26-01:中國佛教簡史1(31-12)
kj26-02:印度佛教簡史(1-1)
宽济法师讲述佛法里说的业力有多少种,业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存在,应该如何应对。有些业力今生报,有些业力来生才报,我们应该如果伏业才可以有效的面对业力的牵引。重要的是,如果随缘应业,就会受制于业力的牵引,也会影响我们的修学。正确的面对业力,停止恶业,改做善业和做对三宝的善业,多为现世报,而且能有效伏业。
本文是一个学法之人很好的指引。
宽济法师在佛学问答中讲述佛法中六种缘起。
真言宗用语。以‘地、水、火、风、空、识’六种元素为宇宙万法之根本的缘起论。一般说来,显教诸宗都主张森罗万象缘起于平等一实的真如。然而,此系遮情门所谈,未充分呈露其真相。
真言宗以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为万有的根本,立于表德门而说宇宙万有的开展。谓六大为一切万法的本体,遍在法界,故又云六大体大。而且六大又有互具互遍之义,每一大各具其他五大而互遍,此称为异类无碍。亦即在将六大分为色心时,六大是物而无非心,心而无非物,金胎两部二而不二,不二而二。
又,某甲之六大与某乙之六大互具互遍,自在无碍,此称为同类无碍。亦即∶佛的六大,原原本本也是地狱等众生的六大,而地狱等众生的六大就是佛的六大。
如是,异类和同类互具互遍的六大,实际上,是一切万法的本体,是法尔的六大,乃法尔本有、古今同然的存在。而此法尔的六大,一由于因缘而呈现森罗的一切法,就称为随缘的六大。但其随缘,并非只是随缘,而是法尔即随缘、随缘即法尔。
依大乘佛法而言,佛有三身
1.法身(梵语dharma-kaya):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
2.报身(梵语sambhoga-kaya):报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对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报身,报身处于实报庄严土。
3.应身(梵语nirmana-kaya):又名应化身,为化度众生应现种种之身也,对于初地菩萨应现者,名为胜应身,胜应身处于方便有余土。应现于地前凡夫及二乘者,名为劣应身,劣应身处于凡圣同居士。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六度
第一是布施(Dāna)
有三种:(一)凡以物质利益施与大众的叫做’财施’,包括身外的财物和自身的头目手足和生命;(二)凡保护大众的安全使他们没有怖畏的叫做’无畏施’;(三)凡以真理告知大众的叫做’法施’。
第二是持戒(?īla)
戒也有三种,即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菩萨最根本的戒是饶益有情戒,就是一切为了利益大众,其余所有戒条都要服从这一条。指要遵守方法,遵守戒律.
第三是忍辱(K?anti)
即为利益有情故,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终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
第四是精进(Vīrya)
即不懈息地努力,不断的进步.
第五是禅定(Dhyāna)
即心有主载.有定力.不会被外界而动摇.
第六是般若(Prajñā)
即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禅定和智慧。
十二因缘
缘觉观十二因缘者。一无明。谓烦恼障烦恼道。二行。业障业道。此二支属过去。三识。托胎一分气息。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质。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六触。此出胎。七受。领纳前境好恶等事。从识至受。名现在五果。八爱。爱男女金银等事。九取。是见一切境界生取著心。此二未来因。皆属烦恼。如过去无明。十有。业已成就。是未来因属业道。如过去行。十一生。未来受生事。十二老死。此即是四谛。所以重开者。以缘觉之人。先观集谛。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